一些基层干部"血不再热了"?
“英雄起于阡陌,壮士拔于行伍”。我们常说,基层一线是实践的火热疆场,拥有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,堪称人才成长的沃土。与此同时,基层也遍布“棘手事”“矛盾窝”,做好基层工作委实不易,很考验人的能力、定力与心力。
平心而论,那些愿意一猛子扎下去、沉到基层的干部,往往有一颗实干兴邦、为民造福的赤子之心,也渴望在挥洒汗水、攻坚克难的过程中,成就一番作为、实现人生价值。可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部分人逐渐消磨了锐气,最终被基层的现实“无情打败”,变得“血不再热了”?这些,或多或少缘于基层条件相对艰苦,但更关键的因素也许在于,基层治理之难与个人成长之虑交织在一起,不免让人困惑。
一位基层干部反映,“最怕督查检查的人不了解情况,还带着抓政绩的想法下来督查检查,觉得没查出问题就是暗访不到位。”类似的担忧,映照着基层治理的现实痛点。比如,中央专门印发文件,着力为督查检查考核“瘦身减负”,有的地方却改换马甲,以“督导组”“调研组”的名义行督查检查考核之实。再如,“扶贫工作干得好,不如材料整得好”,有位乡镇干部一天收到过28份文件,要求反馈的时间还特别紧急。从督查检查频繁到问责滥用,从政策打架到材料论英雄……基层治理领域种种形式主义新表现,给基层带来不少困扰。“高压作业”“干活憋屈”,成为一些基层干部的真实心理状态。
基层治理之难,不仅难在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,更难在如何有效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、创造性。政策好不好,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。事实上,就算上面的政策千好万好,如果基层不能落实、不愿落实、不善落实,无异于一纸空文。要想让老百姓绽放笑颜,关键还是要靠基层干部因地制宜、一切从实际出发,在创造性落实、创新性转化的过程中,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。倘若任由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作风滋生蔓延,放任各类乱象频现,基层治理难免“脱实向虚”,贻害无穷。这最终损害的是群众的根本利益,伤害的是大家干一番事业的进取心。
基层治理之策,不应聚焦于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,更当学会求解利益的“方程式”,激活治理的“末梢神经”。如马克思所说:“‘思想’一旦离开‘利益’,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。”只有正视利益,才能理性对待利益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和积极性,才有利于携手下好治理这盘大棋局。
作为治理体系的“底盘”,基层治理大有可为。方此“船到中流浪更急、人到半山路更陡”之时,新时代的改革发展,亟待我们激浊扬清、兴利除弊,打通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更好激发基层治理的效能。
- 打赢脱贫攻坚战,啃下“2019-12-09
- 村官养成记2019-12-09
- 从“北大荒”到“北大仓”2019-12-09
- 创对业 找对工作 一生2019-12-09
- “茶花仙子”的“鸡”遇2019-12-09
- 厕所革命之最美厕所2019-12-09
- 被誉为“天赋河套”的巴2019-12-07
- 半城苹果满城香2019-12-07
- 百万项目—乌鸡养殖2019-12-07
-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2019-12-06
- 全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2019-12-04
- 第十一届农业贸易政策国2019-12-02
- 相关水域打击电鱼专项执2019-11-30
- 韩长赋在中化集团和华为2019-11-26
- 韩长赋会见联合国粮农组2019-11-22
- 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2019-11-20
- 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议2019-11-13
- 农业农村部 青海省人民政2019-11-11
- 三农内参声明:龙港网假2017-12-16
- 自来桥镇召开5月份综治维2017-05-31
- 昌宁县农业局抓实信访举2017-12-29
- 筑牢乡镇信访防线2017-12-29
- 龙港镇副镇长曹庆植为首2016-10-13
- 萧县打造“互联网+信访”2017-12-29
- 【乡镇党委书记谈信访】2017-12-29
- 道县召开信访问题“源头2017-05-13
- 黑龙江省宾县启新村书记2017-07-15